疟疾蚊虫靠风实现长距离传播
科学网10月3日讯:疟疾蚊虫靠风实现长距离传播。非洲萨赫勒地区疟疾蚊子依靠风传播实现长距离迁移,这一成果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Tovi Lehmann 小组近日取得。该研究论文2019年10月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。研究人员介绍,在过去的二十年中,控制疟疾的努力使全球病例数减少了一半,但在非洲大部分地区,负担仍然很高,即使在诸如南非这样的持续大量减少的地区,消除疟疾也未能实现。先前的研究发现,在一年中3至8个月缺乏地表水的地区中疟疾仍然悖论性地存在,这表明某些疟蚊能够长距离迁移。研究人员通过对高于地面40到290米的蚊子进行空中采样证实了这一假说。据研究人员所知,这提供了非洲疟疾媒介靠风迁移的第一个证据,因此也证明了它们传播的病原体。在马里萨赫勒地区的617例夜间空中采集中,研究人员从235只按蚊中鉴定出了十个蚊子物种,其中包括主要的疟疾载体coluzzii按蚊。值得注意的是,雌性占研究人员收集的所有蚊子的80%以上。其中,有90%的蚊子在迁徙前已经吸过血,这意味着病原体很可能是由迁徙的雌性进行长距离传播的。随着海拔高度(采样板高于地面的高度)和雨季的增加,捕获按蚊物种的可能性也增加,但年份和地区之间的变化很小。蚊虫的模拟飞行轨迹表明,在9小时的飞行过程中,夜间平均能够有300km的位移。每年,在海拔高度超过垂直于盛行风向的100公里直线上,蚊子的数量估计为81000只冈比亚按蚊、600万只coluzzii按蚊和4400万只鳞按蚊。这些结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,证明以前以血液为食的数百万疟疾媒介经常迁移数百公里,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将疟疾传播到了这些距离。因此,能否成功消除疟疾可能取决于能否确定和控制迁移媒介的来源。
(http://news.sciencenet.cn/htmlpaper/2019/10/201910320465396152771.shtm)